系列推選專題報道 | 十佳愛心家庭候選者故事
2023-09-26 來源:深圳特區報 【字號:大 中 小】
王剛家庭:義工服務范圍越來越廣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30日 版次:A11
■ 深圳特區報見習記者 吳梓欣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自2002年10月起,深圳市生命之光幫教協會會長王剛帶著妻子李宜梅及女兒王麗珊先后加入義工聯“生命之光”服務組、“青少年信箱”服務組、“社會調研”服務組。21年來,王剛家庭3人的義務服務時間累計達27700多個小時。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深圳市婦聯開展深圳—甘肅對口支援“百戶家庭手拉手心貼心關愛行動”時,王剛全家決定參加這個活動,與隴南市康縣迷壩鄉孟壩村李曉英家庭結成幫扶對象,當年奧運會、中秋節和今年春節,他們都為幫扶對象寄去了物品與現金。
2009年至2017年,王剛夫妻為勞務工免費解答法律咨詢個案上萬件,贏得求助者的一致好評。自2011年3月至2019年年底,每月一期的新義工入會培訓,王剛總是將勞動法律知識、社會保險法律知識和婚姻法律知識融入到培訓課程中。他還策劃、聯系有專業知識的教授和專業人士,組織本組義工學習“犯罪心理學”“如何對強制戒毒人員進行幫教”、禁毒與防艾宣傳知識培訓等課程。
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和小組人員的不斷充實,義工素質的增強、服務水平的提高,王剛家庭的社會服務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廣,凡是義工聯安排或組織的社會調查、植樹、賑災等活動,他們就是再忙也會準時參加,還堅持參加高交會展服務、讀書月活動問卷調查統計工作等。
孔年化家庭:“孔爸爸”的小家大愛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30日 版次:A11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世偉
退役傷殘軍人孔年化是深圳市龍崗區智康特殊兒童康復中心的創辦人。他從一名普通保育員做起,每天給孩子喂飯、喂奶、洗澡,給大小便不能自理的孩子們換紙尿褲。十余年的風雨歷程,孔年化為這些“折翼天使”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
當選龍崗區人大代表后,孔年化積極履職,傳遞特殊兒童家庭、轄區居民、退役軍人呼聲,為他們解決實際的民生問題。“黨群助殘U站”“紅星志愿服務隊示范崗”“孔年化戰友工作室”……他以實際行動展現軍人擔當,為特殊家庭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助殘行動等一系列關愛服務。
孔年化的妻子鄭麗云原在公安系統工作,為支持丈夫的事業,她主動辭職,在家照顧父母以及兩個孩子,既是孔年化事業上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侍奉老人,教導孩子,料理家務,受到鄰里的高度贊揚。正是有妻子的默默付出,才讓孔年化能在家庭與社會責任中找到平衡點。
他們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在社會、家庭生活中,詮釋著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恩愛的好夫妻,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我退役后能迅速融入社會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首要是家庭在背后默默支持,讓我沒有了后顧之憂。”孔年化說。
王子富家庭:用志愿服務溫度詮釋精神文明風度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30日 版次:A11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實宜
在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提到王子富家庭,周邊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這個家庭不僅夫妻感情恩愛,孩子乖巧懂事,一家人還積極參加交通志愿服務、護河行動等各類公益活動。
王子富今年46歲,是廣東省“護河志愿者”、深圳市五星級義工、平湖街道優秀義工領隊。他的家庭是一個平凡而幸福的4口之家,在開展公益活動的時候,妻子與兩個女兒是無所不能的后勤保障組。在王子富“領隊”的帶領下,家人在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的同時,發起無償獻血公益活動,組織熱心人士和志愿者獻血超50000CC,希望用鮮血挽救更多寶貴的生命。
王子富還經常組織居民、志愿者支援社區各個領域工作開展。在社會治理的交通安全領域,王子富以身作則、堅守一線,積極組織開展交通安全勸導宣傳行動,耐心引導居民群眾遵守交通規則安全過馬路、提醒電動車駕駛員佩戴頭盔,協助清理周邊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
2019年,王子富被聘請為廣東省“護河志愿者”。成為護河志愿者以來,他積極參加志愿者培訓,與家人一起巡河護河,觀察周邊河道是否存在污水直排、護欄損壞、堤岸破壞等問題,為維護河清岸綠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能夠幫助別人就感到很開心,聽到一聲‘謝謝’再辛苦也值得!在志愿服務這條道路上,我會做到做不動為止。”王子富說。
鄧耀崇家庭:把歡聲笑語帶給社區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6月30日 版次:A11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趙萌
他是一名退役軍人,連續11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3次被評為“十佳義工”,更是“深圳市愛國擁軍先進個人”;她是好妻子、好母親,更是社區文藝骨干。二人用自身行動為社區帶去歡聲笑語,獲評“廣東省百戶美好家庭”,為社區鄰里樹立榜樣。這就是鄧耀崇的愛心家庭。
鄧耀崇與妻子朱惠珍退休多年,秉持著軍人家庭的奉獻精神,積極宣傳長者言行規范,熱心公益活動。鄧耀崇雖因病做了4次心臟支架手術,也依然活躍在社區志愿服務一線。妻子朱惠珍全力支持丈夫公益活動,于2006年成立長青藝韻協會,夫妻二人共同組織、發動社區群眾參與,每年組織上門慰問。期間,鄧耀崇以退役軍人及“老班長”身份,積極組織座談會以及黨員、退役軍人及群眾舉辦聯歡文藝會,增強了社區凝聚力。
2012年,協會被升格為光明區老干部藝術團,團內開辦老年大學、電腦班、舞蹈班、武術班,同時每天開展太極拳、太極劍、木蘭扇和秧歌等文體活動。藝術團編排多個歌頌城市發展和社區好人好事的節目,演出獲獎70余項、先進獎匾14個、單位贈錦旗16面。
做義工,促和諧。藝術團經常組織會員下基層、搞義演、慰問殘疾人員和敬老院老人、為災區捐款……鄧耀崇夫妻二人通過行動,讓周圍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社區是一個溫暖和諧的大家庭。
任敏家庭:扎根大鵬 點亮社區“閱讀明燈”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1日 版次:A05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鄭銘
任敏、胡玉姝夫妻從教20余載,從2017年開始,夫妻雙方先后從北京來到大鵬新區人大附中深圳學校工作,任敏現為人大附中深圳學校小學黨支部書記,胡玉姝為學校高級教師。從事教育行業的任敏深知閱讀的重要性,希望把閱讀的力量帶到壩光社區。
2017年,任敏在壩光社區首先倡導了“社區閱讀公益課堂”,并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當時社區書架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還比較少,所以每個周末我就把學校圖書館的30本書背到黨群服務中心,給社區的孩子開公益閱讀課堂。”任敏介紹,社區閱讀公益課堂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場地,從2017年9月至今已經開展了80余次課,參與人數上千人,參與家庭600余家。
在開展社區公益閱讀的基礎上,夫妻二人以“微信問卷”開展大鵬新區社區圖書館現狀調查,了解社區居民閱讀需求,為人大代表建言。任敏在對調查結果進行梳理統計后,總結得出大鵬新區現有圖書室存在開放時間較短,書籍老舊且類型單一,缺少專業的閱讀活動指導等問題,基于社區閱讀現存問題整理形成詳細提案,推動社區圖書室建設不斷改善。憑借出色的閱讀推廣實踐,任敏獲得廣東省“校園閱讀推廣人”、深圳市“校園閱讀點燈人”等稱號。
劉培家庭:以使命與責任踐行醫者仁心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1日 版次:A05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贊
2020年,作為醫務工作者,劉培和張紅梅夫婦毅然投身于抗擊新冠疫情的戰斗中,為患者提供救治和支持,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
在疫情初期,劉培主動請纓支援武漢,成為深圳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隨后又在廣州疫情嚴峻時再次支援廣州方艙醫院,在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下依然堅守崗位。重癥病人往往年紀大、合并癥較多,病情復雜,癥狀變化較快,劉培為了搶救病人往往不吃不喝一守就是十幾個小時,為許多重癥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都說巾幗不讓須眉,妻子張紅梅作為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醫生,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始終堅持奮戰在發熱門診等抗疫的重要崗位。在面對新冠危重病人時,張紅梅始終堅守在急診ICU參與危重病人救治,守護人民健康。
穿上制服,劉培和張紅梅是醫生、抗疫人員,脫下制服,他們還是孩子的父母。盡管對年幼的女兒有所虧欠,但使命與責任還是讓他們義無反顧地奔赴抗疫第一線,同眾多醫護人員一起與病毒作戰,“先有大家,才有我們的小家。”
劉培和張紅梅夫婦在工作崗位上持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他們相信,醫者的使命是無止境的,無論面臨何種困難和挑戰,他們都會勇往直前,始終將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孫景英家庭:面對疾病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1日 版次:A05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范慧如
“家人給予的愛是我最堅強的后盾,愛讓我們一家人面對疾病相互扶持,渡過難關。”家住深圳羅湖的老人孫景英動情地說道。
上世紀80年代,孫景英隨丈夫陳耀華來到羅湖安家,夫妻二人雖然工作辛苦但也樂在其中。然而,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兩人的生活,陳耀華下礦作業時,不慎從9米高處跌落,落下了嚴重的后遺癥。2018年,丈夫病情加重癱瘓在床,孫景英一人承擔起兩份重任,不僅悉心照顧丈夫日常起居,每日為他按摩肌肉,還要通過打工補貼家用。
從喂飯喂藥到擦拭身體,照顧癱瘓病人的工作十分繁瑣,但孫景英毫無怨言,更多的是她對于家人的感謝。“去年照顧老陳的時候不小心摔倒骨折了,兒子一家第一時間趕來照顧我們。”因全心照顧老人,兒女們常常忙到顧不上吃飯,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孫景英被這份孝心深深感動。
孫景英的辛勞奉獻讓她成為了整個家庭的榜樣。“婆婆的行為感染著我們全家人,記得2018年家公手術時,全家十幾口人從各地趕來看望,一直忙到凌晨才陸續離開。”兒媳陳湘華告訴記者。
楊新家庭:舍小家為大家的“義工之家”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1日 版次:A05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慕冰
平凡鑄就力量,奉獻書寫輝煌。熱心公益的楊新,是民治街道北站社區共享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民治街道志愿者聯合會會長。自2014年加入志愿者隊伍以來,他便始終堅持著“我們不光是去做好事,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好”的信念,全情投入志愿服務工作,耐心、細致地服務于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2018年,楊新報名并通過培訓、考試,正式成為一名救援志愿者,曾先后參加過汕頭潮南水災、廣東河源連平水災等的救援。
他的妻子劉艷紅是民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工主任,曾獲得深圳市第四屆百名優秀義工、深圳市五星級義工稱號,至今參加志愿服務已經超過8000個小時。
在外是義工夫妻,回到家里,楊新和妻子言傳身教,用真愛傳承家風。這是個名副其實的“義工之家”,在夫妻倆的影響下,孩子們也熱心公益。夫妻倆在兒子女兒滿十周歲后就為他們注冊志愿者,只要有志愿服務活動,一家四口齊“上陣”。
楊天驕家庭:投身教育戰線的“援疆之家”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銳
楊天驕是深圳中學梅香學校語文教師,她的丈夫李從軍是福田區竹香學校辦公室主任、深圳市優秀教師。夫妻二人在近年間連續兩批援疆,回深后雙雙被授予深圳市“教育援疆工作先進個人”。
2017年9月,兩人的孩子還不滿10個月,李從軍還是毅然決定加入深圳市第九批援疆支教隊,赴喀什開展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來到喀什后,他發現喀什近年來正在全面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工作,有相關經驗的教師十分缺乏,而他的妻子楊天驕正是一名語文教師,還曾在菲律賓做過普通話推廣志愿者,擁有豐富的普通話推廣經驗。在李從軍的動員下,楊天驕決定帶著家中老人與孩子一起去往喀什,于2018年8月開啟了他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新疆的支教和生活。
楊天驕支教的喀什市第十八小學,是深圳援疆建設的第一所小學,同時也是一所民族小學。她從學情出發,從最基礎的漢語拼音抓起,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她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在年級名列前茅。
陳少光家庭:無償獻血 詮釋愛與奉獻的力量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程贊
243次獻血,累計93850毫升,這是陳少光一家截至2023年1月13的獻血量。驚人數據的背后是陳少光一家十幾年如一日的無償獻血,一家人用最樸實的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愛。
談及第一次無償獻血的初衷,陳少光表示,那是2008年汶川地震,當時他得知災區急需血液支援,雖然無法親自前往,但他深感用熱血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從那時起,無償獻血的“種子”就深深地埋進了陳少光心里。
“捐一份血就是獻一份愛,讓社會多一絲溫暖。”陳少光堅信自己的行動能夠為社會帶來正能量,讓更多人感受到溫暖。妻子楊曉珊也在他的影響下加入到獻血行列。夫妻二人攜手公益事業,將獻血和志愿服務作為生活的一種習慣、一種自然,此外,他們還一起報名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共同傳遞愛心與關懷。
這份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感染了陳少光先生的一雙子女,陳嘉琪在18歲成人禮時就自發加入無償獻血行列,用有意義的事慶祝生日;身在北京的陳嘉樂也會在服兵役期間積極參與無償獻血活動。
陳少光一家的獻血行動也激勵著更多人參與公益事業。深圳市血液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的無償獻血行為無疑是對社會公益事業的巨大貢獻,他們的奉獻精神不僅值得敬佩,更值得學習和發揚。
楊建軍家庭:老中醫風雨無阻義診5年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寧若鴻
每周二、周五上午,老中醫楊建軍總會按時前往家門口的清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免費為社區居民義診,下午他又會出現在可可沙龍黨群服務V站,繼續為更多居民義診。在患者們看來,身體不適來找楊醫生把把脈,拿一張藥方,吃幾副中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風雨無阻的義診讓楊建軍成為了居民的“定心丸”。
2016年從龍華區人民醫院退休后,楊建軍依然沒有放下醫生身份,時常為一些老人、殘疾人看病,并在夫人丘正寧的帶動下注冊了深圳義工。從2018年注冊義工至今,楊建軍服務時數已超過4500小時,最多的時候,他每周要在4個地方進行義診。楊建軍的名字在居民中口口相傳,前來求醫問診的居民越來越多。
除了固定的看診時間外,每月在社區進行的義剪、義診日和聚善日也都有楊醫生的身影,對部分行動不便卻需要中醫治療的患者,他更是上門免費看診。“一些高齡、殘疾或者病重不方便出門的患者叫我,只要有空我就去,已經差不多看過2000多次了。”
義診之外,楊建軍在過去的 6 年里堅持資助多位殘疾家庭子女上學,讓孩子們能安心讀書。2019年,得知龍華街道有一位志愿者患病急需用錢時,夫妻倆第一時間捐出 10000 元,先后共捐出兩萬多元幫助她渡過難關。
陳學明家庭:夫妻同心同德 奉獻溫暖他人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
陳學明曾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后來到深圳市羅湖區稅務局工作。面對稅務系統專業化的崗位要求和納稅人繳費人精細化的服務需求,陳學明買來大量財經稅務專業書籍,工作之余就捧讀鉆研,家中到處都是他的學習筆記,僅用一年時間就全部學完專業門檻較高的稅務師課程,并通過資格考試中的三門科目。2022年,他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清水河街道玉龍社區擔任深圳稅務戰疫先鋒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服務管理來自深圳市稅務系統市局機關和6個區分局的102名志愿者,這支隊伍是深圳市稅務系統最大的抗疫志愿者團隊。陳學明的妻子廖菁菁是深圳海關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她第一時間向所在單位報備,向社區申請加入到丈夫所在的志愿者隊伍中,并把兩個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家中老人,全程用實際行動支持丈夫。
陳學明與妻子用愛溫暖著彼此、也溫暖著身邊人,夫妻二人帶動全家捐獻防疫物資達兩萬余元,并曾資助西藏貧困家庭4萬余元,幫助解決其父親病情治療和孩子上學問題,成為羅湖稅務眾多家庭中的模范榜樣。陳學明家庭獲評2022年度羅湖區“最美家庭”和深圳市“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陳春華家庭:躬耕杏壇 詩書傳家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麗
深圳市南山區前海小學校長陳春華從教30余載,一直致力于推動書香校園建設,研究親子共讀的家庭教育新模式。最難得的是,夫妻二人的書香家庭和杏壇事業并行不悖,伉儷情深、志同道合,孩子也在書香中長大,家庭和睦,這成了幸福所在也化作愛的源泉。
2014年,走上校長崗位的陳春華不遺余力推動書香校園建設。任南山實驗荔林小學校長期間,她引領教師成立荔林書會,推動“故事媽媽進課堂”;任前海小學校長時,她將傳統閱覽室打造成典雅質樸的“若水書院”,獲“深圳最美圖書館”;她秉持“閱讀照亮童年”理念,提倡“親子共讀”家庭教養模式,帶動1600個家庭組建208支書友隊,在校園、社區、濕地、博物館推廣閱讀;湖南醴陵、重慶彭水、貴州畢節也留下了她推動鄉村兒童高品質閱讀而努力的足跡。
“老夏也是一個閱讀愛好者,不僅大力支持我開展閱讀推廣工作,還熱心參加各種讀書會和公益項目。”陳春華醉心教育,筆耕不輟,曾榮獲2015年“書香嶺南”全民閱讀“模范個人”。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有愛人夏元才的身影。陳春華介紹,愛人是華僑城中學高級教師,從教近40載,深受學生歡迎,且曾參與深圳市小學科學實驗教材編寫。同在教育戰線的夫妻二人,彼此信任相互扶持,在各自的教育崗位上都閃閃發光。
2021年,陳春華家庭獲評“廣東省十大書香家庭”、2022年獲評“全國最美家庭”。
陳曉賓家庭:“零距離”暖心服務居民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2日 版次:A03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玥
扎根社區10年,他是街坊鄰里熟知的熱心腸“賓哥”,是社區企業職工心中的“自家人”,更是“零距離”服務居民的“貼心人”。他叫陳曉賓,是鹽田區海山街道鵬灣社區黨委委員、居委會委員,也是社區工聯會專職副主席及海天一色小區聯合黨支部書記,曾獲評全國優秀工會積極分子、深圳市優秀工會工作者等稱號。
作為工聯會專職副主席,陳曉賓幫助社區10余名職工討回薪酬,并成功與140余家企業簽訂工資集體合同,以社區工聯會為勞方代表保障6000余名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陳曉賓積極組織開展瑜伽、健身舞蹈、手作減壓、心理素質提升等多種活動,每年惠及職工700余人,并組織送溫暖活動,為轄區困難職工家庭、新型就業群體等送去關愛。
作為小區聯合黨支部書記,陳曉賓帶領支部黨員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清單”,主動為街坊排憂解難。2022年,支部將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作為黨組織民生實事項目,陳曉賓積極協同物業組織安裝選址、投票,多次協調后最終促成小區充電樁安裝,既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又杜絕室內充電的隱患。
陳曉賓在社區工作中的全身心投入,離不開妻子湯婷婷的理解和支持。作為鹽田區人民醫院一名護士,湯婷婷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多次獲評“優秀員工”稱號。2020年,陳曉賓、湯婷婷家庭獲評深圳“最美家庭”。
羅果滿家庭:警醫夫妻不同崗 同心堅守護民安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戚金城
深圳市公安局機場分局刑警大隊民警羅果滿一直在警隊從事內勤工作,她工作認真、細致、富有創造性,手勤、腿勤、嘴勤,成為全分局示范。她的丈夫龔文波是深圳市人民醫院的一名主任技師。夫妻倆身處不同崗位,但都在為人民安康默默地奉獻著。
1988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羅果滿35年都奮斗在公安內勤工作崗位上。她總能提前準備好民警出差、辦案、調查取證的手續材料,細致做好案件卷宗的整理歸檔,妥善保管登記涉案財物。內勤工作繁雜,機場刑偵更有特殊性,不僅多而且很緊急。內勤就她一個人,怎么辦?羅果滿分門別類地建立健全各項工作臺賬,每日歸類、當月整理,打印目錄、裝訂成冊,極大地節約了查找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0年,龔文波自大年三十便開始參加深圳市人民醫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同年3月,龔文波又支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一干就是近50天;6月,他帶隊趕赴外省對口支援組建核酸檢測實驗室,圓滿完成工作,被評為廣東省抗疫先進個人、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獲深圳市優秀醫技人員、深圳市衛生工委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結婚30多年,龔文波已記不清多少次節假日或深夜送妻子返回崗位。遇到妻子出差辦案、勤務,龔文波便默默照顧好雙方父母。2022年,羅果滿家庭獲評深圳市公安局“十佳警家”稱號。
鐘子承家庭:把家安在海豐 一起守護大家小家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慕冰
從特區到山區,變的是場所,不變的是初心。從海關關員到鄉村書記,變的是稱呼,不變的是責任。
2021年7月,皇崗海關處置處處置二科關員鐘子承收到深圳海關關于選派干部參與駐鎮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對口幫扶地區正好是他的家鄉汕尾。一方面,他心潮澎湃,想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妻子懷孕9個多月,如果花3年的時間扎根農村,也意味著陪伴家人的時間可能會更少。當他和妻子陳左環商量時,妻子說:“國好家才好,我們都是黨員,你應該去!”妻子的話打消了鐘子承的糾結與顧慮。
到大湖鎮后,鐘子承始終奮戰在幫扶一線、腳底沾泥,通過聯系對接幫扶單位,以消費幫扶的方式,解決大湖特色紅柚的運輸和銷售問題。他還多渠道籌集資金,讓愛心捐贈活動及持續的項目閱讀服務在大湖鎮的孩子心中種下了熱愛閱讀的種子。此外,他與幫扶隊走村入戶,及時發現、幫助困難群眾。一年多以來,大湖鎮在鐘子承等駐鎮幫扶隊員的幫助下舊貌換新顏。
當初,在進駐大湖鎮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后不久,鐘子承和陳左環的女兒出生了。陳左環是供電局辦公室骨干,平時工作非常繁忙,為了平衡工作和家庭,他們決定把家安在海豐。鐘子承曾經跟妻子說,“我們都是守護者,你守護萬家燈火,我守護鄉村希望,我們一起守護大家小家!”
覃興榮家庭:志愿者之路 一家人攜手同行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關煒瀛
覃興榮、譚艷玲家庭熱心公益,10多年來,夫妻二人幾乎把所有空余時間都用于志愿服務,譚艷玲義工服務時間超過27000小時,覃興榮的服務時間也超過20000小時,他們獲得的榮譽也不勝枚舉——“廣東省五星級義工”“廣東省最美志愿者”“深圳市百優義工”“深圳市最美抗疫志愿者”“深圳市最美家庭”……夫妻倆多年的堅持也感染了兩個兒子,他們都參與到志愿服務中,公益路上,一家人攜手同行,共獻愛心。
覃興榮、譚艷玲參加的公益服務類型廣泛,助學支教、助殘助老助孤、環保公益宣傳、賽會展會服務、城市U站服務、樞紐口岸服務等諸多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兩人也在服務中成長為義工骨干。覃興榮已連續15年擔任公益老師,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福田區殘聯、龍華區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地教授體育舞蹈,參加學習人數達上萬人次,不少殘障朋友通過學習舞蹈鍛煉身體、找到自信。此外,他還曾組織市義工聯黨員義工、醫生到云南保山支教助醫。譚艷玲所在志愿團隊經常承接高交會、慈展會等大型活動的志愿服務,她在活動前期進行籌備,活動期間白天參與一線服務,晚上在家還需繼續完成管理工作。譚艷玲2013年初還參與創辦了深圳市志愿服務基金會“玫瑰工坊”專項基金。
郭麗英家庭:謳歌生命 唱響對抗病魔最強音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
郭麗英退休前是名醫生,22年前,她被診斷為乳腺癌晚期,被告知只有一年的生命。郭麗英沒有被嚇倒,在家人的關心和鼓勵下,她積極治療,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郭麗英成立了一支癌癥病友藝術團——深圳市鳳凰涅槃藝術團,團友們把自己與命運抗爭的經歷融入演出,先后舉辦公益活動300余場,獲主流媒體報道600余次,藝術團曾獲評“中國文化藝術人才庫-癌癥康復者藝術人才培訓基地”。郭麗英曾被評為“中國好人”,省、市道德模范,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范人物等。2021年,深圳市文明委在全市發起向郭麗英同志及鳳凰涅槃藝術團學習的活動。
郭麗英常常鼓勵團員們:“我當年的癥狀比你們很多人都嚴重,但最終還是戰勝了癌癥。所有人在有生之年都必須把每一天活好,這是我對你們的請求,也是要求。咱們藝術團絕大多數兄弟姐妹的身體狀況已經保持得很好了,我們年年唱《生命之歌》,我們是生命強者!”
多年來,郭麗英的丈夫劉秀夫默默支持著妻子和藝術團的工作,將家里作為藝術團的庫房、辦公室,承擔藝術團的統籌、撰稿、資料管理、保健醫生等工作,且不收取任何報酬。夫妻倆還共同創作了許多詩歌、歌曲。郭麗英家庭上榜2023年全國“最美家庭”。
趙麗杰家庭:用行動詮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
2019年年初,趙麗杰的公公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幾次在家人沒注意的情況下單獨出走,并且開始出現幻聽,不時在深夜里喊叫,仿佛變成了一個“傻小孩”,對朝夕相處的親人也表現得十分陌生。婆婆為此情緒崩潰,時常會躲進廁所大哭。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趙麗杰思前想后,放棄了自己創辦經營16年的公司,選擇從職場回歸家庭,留在家中全心照料公婆的飲食起居、做情緒疏導,每天忙得像高速旋轉的陀螺。為了避免公公再次走丟,她還特地學習了中醫按摩,給公公做腦部康復訓練,經過悉心照料,老人們身體狀況都有所好轉,還會主動幫趙麗杰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這讓她倍感欣慰。兒子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也十分孝順老人,且學習成績優秀。爺爺患上阿爾茨海默癥后多次走失,所以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將來專門研究一套普遍適用的防走失穿戴設備,幫助所有像爺爺一樣患病的老人。
在照顧家中老人的同時,趙麗杰還把護理經驗發布在個人公眾號上,分享給同樣患阿爾茨海默病群體的家屬。漸漸地,趙麗杰成為了社區養老小助手,她目前是深圳市南山區四十九度大榕樹社會服務社養老總干事,為社區長者食堂統計訂餐,為老人免費進行智能手機培訓,協助社區安裝一鍵呼叫設備,進行適老化改造。
趙麗杰曾獲深圳市五星級義工、南山區“愛心大使”等榮譽稱號。
郎麗媛家庭:彰顯黨員本色 堅守志愿者一線
來源:深圳特區報 2023年07月03日 版次:A06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肖雄鵬
剛剛過去的端午節,郎麗媛和就讀高二的兒子郎若曦早早起床,頂著高溫趕到坪山區大新U站,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直到下午5點多,母子倆才回到家,一起動手做好了飯菜,吃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場景,對于郎麗媛家庭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2013年,郎麗媛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兒子郎若曦在年滿10歲時也跟隨母親的腳步,穿上了“紅馬甲”。在街頭服務群眾,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母子倆志愿服務步履不停,服務觸角不斷延伸,兩人志愿時長累計超過8900小時。郎麗媛先后獲得“春運杰出優秀志愿者”“深圳市百名優秀志愿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務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在10年的志愿者生涯中,開朗熱情的性格、樂于助人的品質,讓郎麗媛得到了多方認可,她既是坑梓街道義工隊隊長,還兼任著大新U站站長。多年來,郎麗媛不僅自己做義工,還積極帶動鄰里親朋加入志愿者隊伍,多次組織開展社區、學校等專場志愿活動,在身邊凝聚了一群具有愛心的市民,成為大伙最信任的“大姐。”“只要有需要,她一個電話或發個微信,志愿者們便會紛紛趕來。”
“今后,我將一如既往把工作做好,幫助更多人,同時也帶動更多人加入到這個行列當中。”郎麗媛說。
編輯:楊敏華
相關新聞
- 系列推選專題報道 | 十佳愛心企業候選企業介紹(27 11:50:08)
- 系列推選專題報道 | 十佳愛心人物候選人故事(27 11:37:32)
- i深圳 | 第二十屆深圳關愛行動系列推選候選名單今起公示(27 11:20:00)
- 深圳新聞網 | 第二十屆深圳關愛行動系列推選候選名單今起公示(27 11:10:13)
- 晶報 | 第二十屆深圳關愛行動系列推選候選名單今起公示(27 11:06:45)